我省出台政策措施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根据产业重大需求制定年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录和重点项目储备库,建立省市区联动、“拨投贷保”支持机制,鼓励工业领军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供需结对攻关、产学研联合攻关。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项目,省级、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可对牵头承担项目的软件企业给予协同支持。鼓励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打造工业软件研发运行一体化平台,加快云化工业软件和行业专用工业软件发展,对于服务智改数转网联绩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奖励。 2025年我省将打造30个以上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开放大省、外贸大省。数据显示,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增幅超过50%,省、市培育的公共海外仓已达81家。江苏省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我省将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30个以上,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120个以上,培育行业领先、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境电商企业600家以上,重点培育公共海外仓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出口品牌100个以上。培育引进集聚一批专业服务商,跨境电商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对全省外贸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银行支付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近年来,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快速发展,对于活跃交易、繁荣市场有着重要作用,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进行监管,旨在促进非银行支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切实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更好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用户多样化支付结算需求等作用。《条例》共6章60条,重点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定义和设立许可,完善支付业务规则,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明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 |
我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数”文章 借力新兴技术 加强数据共享 12月20日、21日,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经验交流座谈会召开,13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政务办有关负责同志交流各地优化行政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创新探索。运用新兴数字技术、加强政务数据共享,是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政务数据共享,是减少材料提交、提升审批效率的重要基础。我省各地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普遍注重打破数据“壁垒”,力推证照电子化,积极建设数据库,促进各类材料的共享。 我省文旅资源登记单体超118万个 类型结构相对齐全 充分体现“水韵”特色 12月19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发布近三年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截至2023年7月31日,全省共登记文旅资源单体1186197个,采集详细专题信息的资源数量是196307个(其中自然资源10984个,人文资源185323个),全省新发现资源有35344个。在资源类型方面,我省资源类型覆盖资源标准的9个主类,28个亚类,146个基本类型,仅缺少“冰雪地”“积雪地”“现代冰川”“垂直自然带”四个基本类型资源。总体来看,全省文旅资源类型结构相对齐全,规模巨大,其中水域与生物景观丰富,充分体现江苏“水韵”特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93.33%,表明江苏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遗存丰富的特征。 省财政下达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近日,省财政下达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3.73亿元与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6.5亿元,统筹推进89个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与8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今年支持的项目紧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均属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方向,其中由重点创新型企业承担项目23项,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参与项目18项。 长三角先进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12月28日上午,长三角先进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在苏州举行。许昆林在致辞时说,新材料已成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主攻方向,集聚创新资源,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江苏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有组织、体系化科研,努力实现材料领域重大原创性突破。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发挥开放创新机制优势,增强创新主体和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打造更强技术“硬核”。强化科技成果应用,深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畅通更多金融“活水”,着力构筑新材料领域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
江苏5G基站数量稳居全国第二 5G与江苏人的生活、江苏产业的发展融合得愈发深入。2023年12月中旬,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有5G”。分布在全省13710个行政村的6.6万个5G基站,不仅为直播带货提供支持,还提升了农业生产智慧化水平,丰富了农民的信息消费体验。在5G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方面,江苏2023年收获亮眼成绩。工信部去年发布的《2023年5G工厂名录》包括300个项目,其中江苏项目多达97个,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5G在网用户达3690.8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34.9%。到2023年11月底,全省5G在网用户增加到5137.8万户,占比达46.5%,11个月增加了1447万户。 我省“数字领航”企业累计达8家 12月21日,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名单结束公示。在“数字领航”企业方向,我省5家企业入选,加上此前首批入选的3家,我省国家“数字领航”企业累计达8家,数量全国居首。“数字领航”企业是国家在制造业领域树立的发展“旗帜”,推广引领产业转型的“灯塔”,旨在推动制造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下一步,我省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围绕“筑峰强链”重点企业,着力构建“智改数转网联”示范分类分级建设体系,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和工厂,争创一批代表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航企业,引领带动行业和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江苏绿色食品企业数量与产品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11月底,2023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宣展暨洪泽区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截至目前,全省绿色食品企业3264家、产品7076个,数量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有机农产品(中绿华夏)企业149家,产品270个;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47家、面积1293万亩;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069个、面积3017万亩;绿色生资企业19家、产品56个。 我省积极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后发快至”向海洋要食物,建设“海上粮仓” 目前,江苏海洋渔业产值达到500多亿元,海水产品年产量达135万吨。近年来,我省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红火”,正持续建设“海上菜篮子”,着力培育壮大高效特色海洋渔业。目前,我省已建成海州湾海域、南黄海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强对其长效监管的同时,加快推进秦山岛、滨海陶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南通吕四海洋牧场建设;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牧渔城、牧渔场建设,打造“浮筏生蚝 + 网箱鱼类 + 网帘紫菜 + 底播贝类”多级组合、“新能源 +资源养护 +渔业养殖 +渔港经济”多产融合的具有江苏海域特色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
江苏汽车新车销售下降 二手车增长 1月2日,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全省汽车流通领域相关数据。去年前11个月,全省机动车销售311.8万辆,同比下降6.3%;全省二手车交易211万辆次,同比增长9.7%。根据新车上险数据统计,全省乘用车销售158.9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万辆,同比增长42%,渗透率超过37%。 元旦假期江苏文旅市场热力迸发 1月1日晚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综合各方数据测算,元旦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142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6%和126.9%,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15.7%和18.2%。假日里,各地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元旦假日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地文旅部门推出1200多项文旅活动,全省纳入监测的620家A级旅游景区和19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共接待游客1245.68万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47.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6%和198.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分别增长32.8%和34.4%。 江苏11月份进出口规模创15个月新高 江苏11月份外贸进出口4825.3亿元,规模创15个月新高,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在10月份取得增长后,江苏外贸连续两月实现增长。江苏民营企业进出口明显增长,比重快速提升,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2.14万亿元,增长7.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至44.8%。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2.24万亿元和3983.3亿元,分别占46.8%和8.3%。 |
发力数智化 江苏舜天做优服装主业 近年来,会员单位江苏舜天持续深耕服装主业,在客户结构调整、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554.23万元,同比增长219.99%。今年7月16日,江苏舜天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舜天集团通知,经江苏省委省政府同意,拟将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舜天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省苏豪控股集团。 江苏舜天表示,此次划转是为推动省属贸易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相关要求,重组后的苏豪控股集团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为核心功能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具有江苏品牌特色,能够更好服务江苏实体经济发展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世界一流企业。 江苏舜天以平台数字化推动业务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系统整合设计、面料、工艺、供应商等内外部资源,为打造更强大的深度服务客户能力奠定基础。以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为例,其积极应用AI进行款式设计,通过外部专业大数据平台、公司内部数据库资源等对人工智能开源程序进行定向视觉训练,通过数据迭代和创新,提升款式设计能力。 康尼机电荣获IRIS最高等级“金级”证书! 2023年12月22日,通过IMC(IRIS管理中心)审核评定,IROB(国际铁路质量委员会)最终认证审查决定,授予新会员单位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IRIS“金级”证书。IRIS金级证书是轨道交通行业最高等级,截至目前,全球2269家IRIS获证企业中仅有0.3%的企业获得“金级”证书,本次获评体现了康尼机电公司高水平的质量管控能力及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度,标志着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方洋水务公司成功创建徐圩新区首批水利行业省级精细化管理工程近日,江苏省水利厅印发了《省水利厅办公室关于认定三汊湾闸等工程为省精细化管理工程的通知》,由新会员单位方洋水务公司管理的张圩港泵闸水闸工程和张圩港泵闸泵站工程被认定为省精细化管理二级工程。 受徐圩新区社会事业局委托,方洋水务公司对新区水闸泵站进行标准化管理。为探索水利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档升级,方洋水务根据《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等文件要求,逐级细化分解和动态化制定年度创建任务,优化和充实各类管理细则、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坚持隐患排查的信息化、常态化,针对重点问题列出整改计划,并开展专项整改落实工作,水利工程运行实效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持续完善和提升。 在保证张圩港泵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方洋水务集中技术力量,积极有序地开展现场硬件提升和软件资料完善,编制精细化管理手册,规范管理流程,维修水工设施及附属设施,对标志标牌进行完善,为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二级评价验收的通过夯实了基础。 |
凝聚智慧 服务发展 宏观经济论坛2023在宁举行 12月28日,宏观经济论坛2023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省发改委、省社科联和省政府参事室指导,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协办。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原主任、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李侃桢主持本次论坛。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银兴,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原巡视员、副主任王思政受邀在论坛发表主旨报告。省宏观经济学会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更高质量开展全省宏观经济研究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清晰分析经济运行大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脉搏,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大局。 学会召开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2023年12月28日下午,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学会会长李侃桢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康主持会议。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会员单位等120余名代表出席。会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与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李侃桢共同为学会进行“社会智库”揭牌,学会秘书长李义对2023年工作内容及2024年工作打算、会费收支及预算情况、新发展16家会员单位名单,补充的调整理事和常务理事选举办法进行了汇报,并由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进行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