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的批复》,我省被列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单位。目前江苏已全面构建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市场体系和服务网络,其中县乡两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省市两级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2200亿元,溢价金额超68亿元。在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上,我省制定交易登记受理等34个环节流程,提供从产权交易审批表到档案管理等50多种统一的标准文书,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2项国家标准及6项省地方标准。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创新性引入线上实名认证、CA证书、区块链、聚合支付等新技术,全面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目前已开展线上交易近17万笔、交易金额超330亿元。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打造“互联网+交易鉴证+他项权证+抵押登记”抵押融资链条,推出线上“金融超市”,目前累计抵押融资超1.1万笔,贷款金额近100亿元。我省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电商平台落实用户实名登记制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电子商务平台要落实身份标识和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对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核实身份。以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和许可手续,并将营业执照或身份核验标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各相关部门要引导推动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协会等制定电子商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标准规范,逐步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信用互评、信用积分制度,探索建立交易后评价或追加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和积分充分公开,供市场交易者参考,不得删除消费者评价记录。 |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申报工作的通知为落实《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与应用,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根据《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意见》,省工信厅组织开展2023年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申报工作。满足申报条件的主体可就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三个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工作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由各地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内企业积极参与申报,并负责做好案例审查工作。申报主体需填写申报书和典型案例,报送当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于2023年12月5日前将材料邮寄至工信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要求,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本次申报围绕新技术类、工厂类、载体类、园区类、网络类、平台类、安全类7大类27个具体方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具体要求见《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内容》。项目申报主体可以为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园区运营管理机构等。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申报截止时间到2023年12月20日。 |
 我省以智能制造推动制造强省建设 多项关键指标居全国第一 江苏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关键指标,预计可提前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我省坚持开展评估诊断,系统化建立“宣传、评估、诊断、规划、实施”的诊断流程,着力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愿转”问题,目前,全省累计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企业超4.5万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企业超3.3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分类分级培育示范,加强示范标杆培育打造,编制化工、钢铁、服装等12个分行业智改数转实施指南,梳理行业开展智改数转的99个关键环节、251个典型场景、101个企业案例,着力破解企业“不会转”问题。江苏各地对民营企业暖手相扶,一方面,鼓励企业瞄准产业链“难点”“堵点”攻坚克难,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在资金、市场、项目上全方位帮助企业渡难关。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各项发展指标均高于全省。截至9月末,全省规上民营工业企业达52447户,占全省总数的83.6%,较上年底提高1.2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全省快4.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5.4%,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5.5%,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江苏前瞻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到2025年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11月17日,我省召开“以学促干、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专场,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解读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为积极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导意见》发布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突出产业创新策源、推动强企育链集群、强化场景应用牵引、加大关键要素支撑、深化产业开放合作、创新未来产业治理等,并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初步形成“10+X”未来产业体系。江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江苏金融总量较快增长,呈现质优、价降的特征,特别是制造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3.97万亿元,较2019年末新增2.0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17.01%,较2019年末提升2.64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万亿元,占制造业贷款比重37.56%。高质量金融供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至44.3%。10月当月,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2205.3亿元,同比增长20.6%,创历史新高。1-10月江苏工业持续恢复 重点行业新兴产业恢复较高增长 江苏工业运行继续回升向好态势。各地、各部门与企业一道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开发新品、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冲刺全年工业增长目标的实现。省工信厅最新工业运行分析显示:1-10月,全省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4%,比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10月当月增长8.9%,工业增速明显加快,13个设区市工业增加值均保持正增长。10月当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0.3%、17%、13.9%,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铁路船舶行业同比增长27.6%,比9月份加快15.5个百分点。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 1—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72.9亿元,同比增长6.9%;10月份,同比增长5.6%。1—10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6.5%,比1—9月分别加快1.1个、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29.3%、19.3%。 |

近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第三十五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会员单位澳洋集团张家港澳洋医院基层版转标准版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自2016年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澳洋医院始终秉承“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此次澳洋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的认证,对于胸痛鉴别诊断能力和救治能力,临床实践和医疗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达到新标准,步入新台阶。差异化创新引领中天科技通信系列10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鉴定近日,会员单位中天科技举办通信系列新技术新产品鉴定会。鉴定会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持召开,通信行业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参与评审。与会专家充分听取了10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情况汇报,并围绕技术创新点、市场应用情况等展开质询和交流,最终一致认为10项新产品、新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且社会效益突出,对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李侃桢会长主持召开发展战略与规划专委会工作会议 近日,李侃桢会长主持召开了学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特邀扬州市发展改革委参加。会议包括专委会主任委员王红扬做工作汇报、与会副主任委员、部分委员、扬州市发展改革委代表,结合各自不同领域和地方的工作实践,介绍专委会核心任务、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康,副会长孙志高,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义,学会秘书处对专委会工作提建议和要求、李侃桢会长作总结发言等环节。本次会议一并讨论了专委会年会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改选等事宜。李侃桢会长出席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11月18、19日,2023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研讨会围绕“开发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以“一带一路”为特色议题,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国别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案例研讨,举办全体大会2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团体标准《中国境外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发布会1场,并设主题论坛7场,共80余场学术报告和16个墙报展示。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作为支持单位,参与本届研讨会多个环节。学会李侃桢会长、李义秘书长、王玉志副秘书长、学会研究部多名成员,以及对外合作专委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专委会部分委员出席研讨会。省宏观经济学会召开“走进会员单位,倾听会员心声,服务会员发展”泰州地区专题座谈会 11月15、16日,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李义率队前往泰州,展开为期两天的“走进会员单位、倾听会员心声、服务会员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和召开集中座谈会,深入了解各会员单位的发展情况,旨在持续提升学会对会员的服务水平。15日下午,调研团队深入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地考察了扬子江药业、泰州复旦张江药业、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16日,在常务理事单位泰州市发改委的精心组织下,集中召开了泰州市会员单位座谈会,邀请了来自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海陵区、姜堰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改委代表,以及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州海优威应用材料有限公司、泰州索拉特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会。 “走进会员单位、倾听会员心声、服务会员发展”是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一次专题调研活动。专题调研覆盖江苏省十三个地市,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各地会员单位及其实际需求,本次前往泰州地区是专题调研的最后一站,标志着这一全省性的调研活动圆满完成。 学会会员单位的广泛分布为调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多元的视角,使得学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真实需求,通过调研过程中的深入交流,学会更好地把握了全省范围内宏观经济发展动向。行至泰州,学会已经完成了对十三个地市会员单位的全面调研,深入企业、倾听心声、服务发展成为学会新一轮工作的关键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