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资讯
学会资讯

宏观经济论坛(2025)在宁成功举办

日期:2025/8/1 11:10:55 浏览:1 加入收藏

7月31日下午,由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主办的“宏观经济论坛(2025)”在江苏省开放大学隆重举行。论坛由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社科联指导,江苏省开放大学承办,以“洞察国际风云,赋能江苏经济——中美经贸摩擦大背景下国际的经济形势变化应对”为主题,聚焦国际经济形势演变与江苏应对策略,邀请权威专家深度剖析经济大势,吸引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新闻界的120余位嘉宾参会,共话变局下的江苏经济新机遇。

作为东部开放大省,江苏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持续深化,全球范围内的关税调整对贸易格局的影响仍在继续,形势的变化也会对江苏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次论坛对江苏把握战略主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论坛由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海关总工程师胡克宏主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岳先后致辞。

张新科指出,国际形势变化涉及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等多领域,这要求学术研究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为江苏经济发展提出综合性、系统性的应对建议。既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贸易摩擦影响,也要结合国际关系学探讨经济因素对经贸关系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经济模型预测趋势,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

王岳表示,面对新挑战要保持战略清醒,既要认清国际环境的长期复杂性,也要看到江苏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能强劲的优势。他强调,要坚持创新突围,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升级动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发力;深化“政府—企业—智库”协同创新机制,以政策的精准度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以制度的确定性对冲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江苏经济在应对变局中实现质的跃升。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祝宝良以《中美经贸摩擦大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应对》为题,以“变局中的产业机遇”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当前国际政策动态对我国的影响。他指出,美国近期政策虽带来短期挑战(如部分领域限制),但也隐含产业转移、清洁能源合作等机遇:“美国制造业回流可能增加对中国设备的进口需求;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政策退步,恰好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扩大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窗口期。”结合江苏实际,他强调,江苏产业基础扎实、创新动能强劲,应立足“长板”优势,在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加大投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海关原关长高融昆则以《开放创新——应对全球博弈和地区竞争的决胜之道》为题,以“开放破局”为核心逻辑,剖析国际贸易体系变革中的江苏方位。他提出,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自我孤立,反而为我国构建新型自由贸易体系创造了战略空间:“中国需坚持多边、双边合作‘多轮驱动’,通过RCEP、金砖国家、中国—中亚等机制深化合作,在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赛道抢占先机。”他建议,江苏作为开放型经济高地,应进一步放大市场吸引力,以制度型开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南京海关总工程师胡克宏在总结嘉宾报告时,结合江苏外贸实际给出鲜明判断“风高浪急,但江苏有‘压舱石’——新能源、船舶海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出口逆势增长,说明高关税拦不住高价值。”针对外贸发展痛点,他提出三方面建议:行业层面探索实施关税分摊机制,鼓励上下游协同消化成本压力;政府部门进一步强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在境外注册申请商标专利;企业主动拓展多元市场,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直面全球消费者,提升抗风险能力。

本次论坛通过权威解读、深度对话与务实建议,为江苏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