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观察》2022年12月刊刊发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比较及对江苏的启示》报告。作者陈长江、成长春。陈长江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成长春系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导、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文章摘要:
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指示精神,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解释和分析,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方法对11省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省市的高质量发展指标。并通过比较揭示了江苏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得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008-2021年期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持续提升,增幅达90.57%,年均增速达5.07%。其中,绿色发展指数增幅最大、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了405.41%和34.7%;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指数贡献率分别为11.49%和14.42%,其发展水平尽管有较大幅度提升,但目前相对水平仍然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08-2021年期间,长江经济带下游三省一市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贡献率超过50%。其中,上海为13.99%,江苏为13.26%,浙江为12.59%,安徽为10.14%。
2008-2021年期间,江苏省创新发展指数增幅达55.4%,仅次于浙江的71.3%,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二;绿色发展指数也有大幅提升,增幅达321.79%;开放发展指数增幅达80.28%,在11省市中排名第三。单从2021年数据来看,江苏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水平相对较高,与其他10省市相比,绝对值均排名第二。但其中协调发展指数仅排名第五,共享发展指数排名第十一,表明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仍然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所在。
江苏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首先需要继续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绿色发展水平和开放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也要将协调发展水平和共享发展水平的提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持续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水平,重点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升开放发展质量,补齐共享发展短板。